当地时间10月11日,意大利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在塞尔剧院(Teatro Le Serre)举办中秋庆典。都灵大学孔子学院邀请来自意大利西科威帝(Cirko Vertigo)艺术团的艺术家们🫄🏻,以“月的礼赞”为主题💪🏿,用杂技艺术表达了人类对于月亮的情感🗽。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史芬娜(Stefania Stafutti)𓀋🌨、中方院长李宏祥,以及华人华侨♋️、当地中文学习者和中国文化爱好者等150余人观看了演出。
李宏祥在致辞中表示🕗,对于中国人来说💑,团圆是给亲朋好友最好的祝福😖,在中国古诗词里,月亮是象征团圆最常见的意象👳🏽。不论是在意大利还是中国🙇🏻♂️,无论通过何种艺术表现形式,月亮都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10月11日,意大利赛尔剧院🔡,都灵大学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致辞⛹️♂️。
此次舞台的创意来自史芬娜,她将意大利艺术家们富有张力的人体美学与中国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半空中,杂技演员们优美的身体在绸缎、圆环间飞舞旋转,高超的技巧展现出人类对天空的向往。
10月11日,意大利赛尔剧院,“月的礼赞”杂技演出。
舞台上,意大利演员雅克布·克洛维拉(Jacopo Crovella)、安娜·玛利亚·特罗斯(Anna Maria Troisi)🤙🏽,与国际中文教师濮若依☝🏻、张龙飞,用各自的母语为大家讲述了关于月亮的故事。从“海上生明月”到“明月几时有”🌲,从“月出皎兮”到“长安一片月”👦🏿,深情的诗歌朗诵营造出浪漫的氛围。尽管翻译无法百分百还原诗词的魅力🥰,但是诗中表达的情感依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团中的平衡大师法特斯·阿拉(Fatos Alla)四十年前曾经去过中国沈阳学习过杂技😯,尽管他今年已经65岁了,但依然记得一些简单的中文。见到中国老师,他非常热情地用中文同他们打招呼♏️,兴奋地分享他与中国的特殊缘分🎈👃。
演出结束后,孔子学院还为所有人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月饼👨👩👧👦⌚️,与大家一起分享团圆的甜蜜👳🏽♀️。
供稿:濮若依🎑🕓;供图:杨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