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至5月期间,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在都灵市内外的多所学校举办了三场别开生面的麻将工作坊🖥。工作坊由志愿者教师徐琰、汪紫戎与本土教师Irene LECCHI联合组织,旨在通过中国传统桌游——麻将,向学生们介绍中国这一普通民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了解百姓的日常休闲生活🫴🏽。本次文化工作坊获得了上百名喜爱中文及中国文化的学生的积极响应。
麻将作为中国传统娱乐方式之一,其独特的玩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多国人民的喜爱。中国麻将因地域差异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花牌设置和游戏规则♦︎。为了让参与工作坊的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麻将的魅力,汪紫戎和徐琰以北方麻将为基础,进行了简化处理𓀂𓀌,只保留了“对子👩🏼💻、顺子、吃、碰、胡”等基本胡牌条件🚵🏼♂️🪖,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快地掌握游戏要领。
教师讲解麻将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三位老师不仅详细介绍了麻将的主要规则和胡牌条件,还在学生已经具备识认汉语数字的基础上教授了学生们一些麻将的专有词汇,如从上往下看好似一个个粮仓组成的饼字牌、细细长长的线性造型对应的是汉字中的量词“条”,以及汉字“万”的繁体写法等🧑🦽。这些内容与学生平日的汉语词汇学习联结起来,让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尤其是看到学过的汉字时🤱🏿🔆,学生们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平面与立体🧑🏽、视觉与实操令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了汉字造字法的独特之处。此外,每位学生都获得了一份精心准备的“麻将宝典”,其中包含了中意双语的规则释义和麻将名词的拼音标注。这使得学生们在实战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词汇🏺,加深了对麻将规则的理解🗯。
学生们学习麻将规则
规则讲解结束,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实战演练♊️。他们围坐在精心布置的牌桌前🤳🏿,手握麻将,目光专注🚥🏏。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氛围🧟,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摸牌、打牌,每一次出牌都显得深思熟虑。当第一位学生成功胡牌时,整个牌桌都沸腾了。其他同学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同时也不甘示弱地重新码牌,准备开始下一轮的博弈。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学生陆续胡牌🪳,每一张成功的牌面都来之不易,背后都是学生们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结果。
学生们开始实战
在两个小时的麻将工作坊中,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麻将的乐趣,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生活的文化内涵。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他们纷纷表示👮🏿♂️,通过体验了百姓的娱乐活动🦸🏻♀️,加深了对传统休闲文化的了解🤾♀️🔹,还从中提高了自己的汉语水平,体验了其中的文化知识👂🏻。未来,孔院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帮助师生和社区民众发掘其中的文化深意与魅力。
工作坊现场
此次麻将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多元文化的绝佳途径🧜🏽,也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具象化🥩、日常化地展现在他们眼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学生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汪紫戎
供图|徐琰🦗、汪紫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