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都灵大学孔子学院联合都灵大学人文研究系共同举办的“与译者同行”文学翻译研讨会,于当地时间7月13日至7月16日在羚羊山(Chamois)顺利举行。这是继去年之后,在同一地点举办的第二届研讨会。参会人员有来自意大利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老师和硕士毕业生共22人,其中一些已有中国文学翻译的经历,并有译作出版。
今年研讨会的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四手联弹”的工作方式。来自都灵大学的Barbara LEONESI和 Caterina VIGLIONE👌🏿,贝加莫因苏布里亚大学的Monica MORZENTI和Maria GOTTARDO四位翻译家,作为分组指导老师🛄,与参会者一起展开合作⏬、翻译和研讨。除此之外❔,参与者也可以选择独立翻译👂🏻,或者两人合译的方式。
翻译家Maria GOTTARDO与参会者进行讨论
文学翻译界的老将新手在研讨过程中亦师亦友、相互请教、彼此启发,工作气氛和谐而愉快,其中讨论的一些问题十分有趣。而熟悉老舍作品的都灵大学汉学家、孔院意方院长史芬娜(Stefania STAFUTTI),中方院长李宏祥也分别从文学翻译专业和京派文化的角度🕚,参与两个小组的讨论。
史芬娜院长主持分组讨论
为了提高研讨效率🚬,所有材料,包括文本、与作者相关的研究资料等,在会议召开之前都已经提前发给参会者。本次研讨所选文本是京派作家代表人物老舍(1899-1966)的短篇小说《热包子》以及由Monica MORZENTI和Maria GOTTARDO最近出版的小说译作《二马》🚿。
三天的时光,大家过得紧张而快乐🐿。针对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会者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比如,故事在称谓中使用的“小”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用来指年轻人,在文本中肯定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意大利语中,它通常不起什么作用♿,很多时候,缺乏经验的读者可能以为说的是一个孩子🙋🏽♂️👨👧👧,或者身材矮小的人。在处理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上🏄🏼🔰,来自卡塔尼亚🖖🏻、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威尼斯🧑🏼🦱、米兰👩🏻🚀、都灵和马切拉塔等地的参会者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热情。
文学翻译研讨会的举办地羚羊山(Chamois)是奥斯塔山谷(Valle d’Aosta)中的一个小村庄,海拔1800米,只能步行或乘缆车抵达,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如古代学者向往的🫱🏼,或如中文所说🤭💴,这是一个有山有水、美丽而宁静的世外桃源,是一个谈论文学的理想场所🧝🏻♀️。
研讨会全体成员合影
所有参会者对本次研讨会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回程路上,大家就开始纷纷向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发来感谢信👩🏼🍳。孔子学院也要求所有参会者在接下来的一周内🤹🏼♂️,重新检查翻译成果,并将修改好的稿件发给孔院。今年秋天,这些稿件将提供给孔子课堂高中四🚵🏼♀️、五年级的学生,由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翻译作品🧘🏽♂️。孔院将把挑选出来的作品发布在孔院的网站和今年的院刊上♣️。
供稿|Stefania STAFUTTI
翻译校对|李宏祥
供图|李宏祥